渣浆泵堵管故障分析
    发布日期:2025-09-30 15:46 浏览次数:
   
   
	渣浆泵堵管是运行中最常见的故障之一,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生产并增加设备损耗。下面我将为您提供一份详细的渣浆泵堵管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案。
	一、 堵管故障的常见现象
	- 
		1.
		
			??出口压力急剧升高??:压力表读数瞬间飙升到高位,甚至达到泵的极限。
	
- 
		2.
		
			??流量显著减小或断流??:出料口可见浆体流量变小或完全停止。
	
- 
		3.
		
			??电机电流异常??:电机负载增大,电流升高并可能触发过载保护而停机。
	
- 
		4.
		
			??泵体及管道剧烈振动和异响??:由于介质流动不畅,泵和管道会发生冲击和振动。
	
- 
		5.
		
			??溢流或回流??:对于有副叶轮或离心密封的泵,可能会从注水孔等处溢出浆体。
	
- 
		 
	- 
		
			固体颗粒超标:
			
				  浆体中固体颗粒粒径(如最大粒径 Dmax)超过泵或管路的 “过流口径上限”(例如管路直径 100mm,却输送 150mm 以上的块状颗粒),或颗粒浓度过高(如体积浓度 Cv>35%),导致颗粒在管路内 “架桥”(颗粒相互卡滞形成堵塞层)。
 
			- 
				典型场景:矿山尾矿输送时,未过滤的大块矿石进入管路;污水处理时,污泥中混入纤维、塑料袋等杂质。
 
- 
		
			浆体粘度 / 流动性差:
			
				  浆体粘度(μ)过高(如含粘土的细泥浆、高浓度膏体),或温度过低导致浆体凝固(如冬季输送含水分的矿渣),流动阻力骤增,颗粒易沉积在管底,逐渐堆积形成堵塞。
 
	- 
		
			管路参数不合理: 
			- 
				管路直径过小:与泵的进出口口径不匹配(如泵出口口径 125mm,却配 100mm 管路),流速过高但过流面积不足,颗粒易卡在管路变径处;
- 
				管路坡度不足:水平管路过长(>50m)且无坡度(建议坡度≥3‰),或垂直管路弯头过多(如 90° 弯头超过 3 个),浆体在低流速段(<临界流速 VL)易沉积。
 
- 
		
			管路附件设计缺陷:
			
				  阀门选型不当(如用截止阀而非闸阀,节流时易形成涡流沉积)、过滤器堵塞(滤网孔径过小或未及时清理)、管路未设 “排堵口”(堵塞后无法快速清理)。
 
	- 
		
			启动 / 停机操作错误: 
			- 
				空载启动:未按 “灌泵排气” 流程操作(尤其是卧式渣浆泵),泵内无浆体时叶轮空转,无法形成足够负压吸浆,导致管路内浆体停滞沉积;
- 
				突然停机:未先关闭出口阀门再停机,管路内浆体因惯性倒流,颗粒在泵出口处堆积,下次启动时形成 “死堵”。
 
- 
		
			运行参数偏离设计值:
			
				  实际运行流量(Q)远低于设计值(如设计流量 100m³/h,实际仅 50m³/h),导致管内流速<临界流速 VL(通常需≥1.5-3m/s,根据颗粒粒径计算),颗粒无法悬浮而沉积。
 
	- 
		
			泵型 / 叶轮选型错误:
			
				  选用了不适合 “高浓度 / 大颗粒” 的泵型(如用清水泵输送渣浆),或叶轮形式不当(如用闭式叶轮输送含纤维杂质的浆体,易卡阻流道)。
 
- 
		
			泵的吸入条件差:
			
				  泵的安装高度过高(NPSHa<NPSHr),导致吸入不足,管内出现 “气穴”,浆体流动不连续,颗粒在气穴段沉积;或吸入管路漏气,破坏负压环境,吸浆效率下降,管路内浆体流速骤降。